-
退耕还林防止山体滑坡延安经得起强降雨考验
- 时间:2023-11-19 来源:太阳成平台 人气:
本文摘要:7月3日8时-15日12时,延安持续遭遇强降雨袭击,导致延安市的10个县区、111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,受灾人口达到37.52万人,26人死亡。面对这样的灾情,73岁的宝塔区居民郑怀珍老人说,这场大雨要是发生在20年前,灾害肯定要比现在严重得多。 你看看现在的山坡坡上,到处都绿油油,就是这些树树草草起了大作用了。
7月3日8时-15日12时,延安持续遭遇强降雨袭击,导致延安市的10个县区、111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,受灾人口达到37.52万人,26人死亡。面对这样的灾情,73岁的宝塔区居民郑怀珍老人说,这场大雨要是发生在20年前,灾害肯定要比现在严重得多。
你看看现在的山坡坡上,到处都绿油油,就是这些树树草草起了大作用了。滑塌的地方绝大多数缺乏树木7月12日14时许,记者伴随着大雨进入延安城区看到,沿河两岸山坡到处都是撤离群众的场面,许多沿山而建的窑洞、房屋附近不同程度出现点状的山体滑塌现象。
记者先后来到清凉山下看到,延安新闻纪念馆旧址附近多处山坡小范围滑塌;站在清凉山上向对面的宝塔山周边望去,山坡上零零星星的滑塌点,就像调皮的小孩子吃苹果一样,到处都是牙印子,绿油油的树木、绿草随着大雨的袭击,与山体发生了错位。13日上午10时许,记者来到枣园镇圣地大剧院后面山体滑塌造成5人遇难的现场看到,2间窑洞被山体滑塌后彻底捂在下面。现场相关负责人说,受环境限制,延安市有许多沿山而建、靠山居住的群众,由于居民长期在山下、山上生产生活,使得山坡植被明显减少,山坡固土性能较差。延安市的山体表面是黄土,黄土下面是黄胶泥,黄胶泥下面是岩石,本次持续强降水渗透土层以后造成了山体滑塌,滑塌的地方绝大多数都是缺乏树木的地方。
记者最近几天分别在安塞、延川等地看到,树木和绿草茂密的地方发生的山体滑坡现场,远远看去,山坡上就像用梳子梳过一样。延川县委一位姓李的工作人员说,如果不是山上的树木,面对这样的大雨,山体就不是一缕一缕的滑塌了,而是半边山体或者山坡整体出现滑坡,危害性要比想象的严重得多。
这位工作人员指着县城南边竖立着各单位名称牌匾的山坡说,这是各机关单位按照县上承包责任制的要求,建设的党建林。最近几年,我们县采取山上退耕造林、山下沿沟治地的措施,动员群众植树造林、造绿,全面保护生态环境。延安经受住了罕见强降雨考验延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一位负责人说,此次降雨是自2002年以来,延安出现的范围最大、强度最强、持续时间最长的强降雨过程,特别是北部县区降雨异常偏多,是历年同期的3-6倍。
降雨量之多,地质灾害隐患之广,历史罕见。延安市副市长、防汛抗旱指挥部总指挥杨霄说,在本次强降雨过程中,全市平均降水量达到233毫米,宝塔区、安塞、延长、志丹4个县区降水量超过300毫米,最大的延川县达到498.7毫米。此次大规模降雨导致延安市的10个县区、111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,受灾人口达到37.52万人,直接经济损失15.66亿元。面对这次持续强降雨造成的灾情,73岁的宝塔区居民郑怀珍老人说,我活了这么大岁数,就没见过这么大的雨,延安这个地方就没遭过这么大的水灾。
这场大雨要是发生在20年前,估计山坡坡、土梁梁都滑塌的不成样子了,情况要比现在严重得多。你看看现在的山坡坡上,到处都绿油油,就是这些树树草草把根扎到土里面起了大作用了。延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庞辉十分赞同这位老人的说法,延安市自1999年退耕还林以来,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,正是由于生态环境变好了,让延安市在这场历史罕见的强降雨面前经受住了考验。13年实现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延安历史上曾有森林茂密、水草丰盛、牛马衔尾、群羊塞道的记载,但由于历代战争的破坏、人口的急剧增加以及传统的散牧放羊等,使延安境内的植被逐渐破坏,水土流失不断加剧,生态环境日益恶化,自然灾害频繁发生,成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。
上世纪末,延安水土流失面积高达2.88万平方公里,占总面积的77.8%。土壤侵蚀模数达9000吨/平方公里,年入黄河泥沙2.58亿吨,约占入黄泥沙总量的1/6。
1999年以来,延安市实施退耕还林、天然林保护、三北防护林和重点区域绿化、两线三点绿化等林业工程,累计完成营造林1649.22万亩(年均117.8万亩),建成县城山体公园11个,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、省级4个,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、省级2个。年均义务植树1000万株以上,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6%以上。延安市林业局副局长马宝有说,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,累计完成面积910.06万亩,占到全国的2.5%,全省的27%,覆盖了全市国土面积的16.38%。经历了十三年红色革命、孕育和壮大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的老区人民,通过艰苦卓绝的十三年绿色革命,又创造了退耕还林的历史奇迹。
据陕西省农业遥感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,实施退耕还林以来,延安的植被覆盖度由2000年的46%提高到2012年的67.7%,提高了21.7%,比全省高出8.94个百分点。记者通过2000-2012年的卫星遥感图对比,可以清晰地看到,延安实施退耕还林区域的颜色明显变绿变深,植被覆盖度上升趋势尤为显著。气象资料显示,退耕还林后,延安的平均沙尘日数由1995-1999年的4-8天减少到2005-2010年的2-3天,城区空气优、良天数从2001年的238天增加到2011年的316天。退耕还林后,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68%,比退耕前提高了43个百分点。
7年后森林覆盖率达到55%记者从延安市委、市政府一份汇报材料上看到,目前,延安市已投资18.1亿元,营造林164.4万亩,新增城市建成区公共绿地444.2万平方米,92个乡镇、310个新型农村示范社区补植完善及绿化美化729万平方米,道路绿化3628.46公里,水岸绿化909.9公里,新建科普场所7处,开展科普活动26次,全市城镇社区绿量明显增加,点、线、面结合的森林生态网络初具规模,市民爱绿、植绿、护绿的生态意识显著增强。但林业改革发展中存在的许多矛盾和问题不容忽视。
全市森林资源总量不足,分布不均,林分质量不高,重点区域的绿化仍是薄弱环节,生态依然十分脆弱。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,石油、煤炭等资源开发和交通、城建等基本建设对生态环境承载的压力越来越大。全市仍有224万亩25度以上坡耕地尚在耕种,对退耕还林区域整体管护效果产生不利影响,也在不断造成新的水土流失。林业产业发展缓慢,产品少,产值小,产业链短,国有林场职工收入长期低下,山区群众以林致富的途径还不够广阔,大资源小产业问题依然存在。
延安林业规划在十二五期间,从今年起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,用4年时间将全市现有的224万亩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,实现陡坡全绿化,林草全覆盖,深入推进生态延安建设,使延安成为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。到2020年,森林面积达到3033万亩,森林蓄积达到6460万立方米,森林覆盖率达到55%。
本文关键词:退耕还林,防止,山体,太阳成平台,滑坡,延安,经得起,强,7月
本文来源:太阳成平台-www.activ8seo.com
相关文章
-
——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10年纪实中国绿色时报12月18日报道云南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0年,喜结丰硕成果:有效增加了森林植被,改善了生态环境;合...2023-11-06 12.11.01